美國交易所將直接上線比特幣現貨?紐約證交所罕見鬆口剖析

·

霍華德·艾肯曾說,「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它」。紐約證券交易所(NYSE)總裁林恩·馬丁在年度共識大會上的發言,被業界視作「創造未來」的隱晦暗示。一旦美國監管框架空白被補齊,世界最大金融市場或迎來比特幣現貨交易直接上線的「超級變量」。

關鍵訊號:580億美元 ETF 資產背後的需求張力

林恩先以數據開場——自比特幣現貨 ETF 獲批以來,資金規模已壓縮至 580 億美元。短短幾個月內即有如此湧入量,被解讀為「對受監管加密產品的強烈市場需求」。她點名的對象正是 SEC:「希望監管者能讀懂這筆錢表達出的訴求」。

林恩進一步指出,一旦明確的加密監管指引落地,紐約證交所「將考慮比特幣現貨交易與其他加密資產交易」。這被視作公開市場第一槍——過去「只做產品推介,不碰實物交割」的姿態出現鬆動。

政策天平:從「敵意」到「友好」的三分鐘變速

傳統金融巨頭轉向之際,政策端也在加速掉頭。Bullish 首席執行官、前紐約證交所總裁湯姆·法利用一句話濃縮了當前氣氛:

「五年的演變在五分鐘內就完成了。」

他列舉的「五分鐘」包括:

  1. FDIC「反加密主席」離任
  2. 眾議院通過 FIT21 法案
  3. 總統候選人公開拉攏加密社群

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勝出 2024 大選,法利相信 加密監管框架 在 2024–2025 年將出現「實質突破」。市場情緒從「勒緊脖子」切換到「鬆開手銬」,僅僅隔了一道選舉日。

CME 搶跑:現貨交易預熱賽

紐約證交所的對手 CME 已悄悄起跑。據《金融時報》消息,CME 計劃推出加密貨幣現貨交易,為機構客戶「可托管、可交割」的一站式場所。CME 擁有期貨經驗與監管背書,若能成功打通現貨,相當於為紐約證交所做了一場壓力測試。

賽道上,誰先衝線仍需 SEC「綠燈」。不過可預期的是:

應用想象:區塊鏈效率不止於比特幣

區塊鏈技術對傳統流程的改造潛力,常被市場低估。林恩在訪談後半段話鋒一轉,提及使用區塊鏈「優化市政債券結算,讓低流動資產 24 小時透明報價」。這將雙刃劍的正面價值推向大眾:

👉 查看紐約證交所罕見鬆口後,機構為何在測試鏈上債券結算

不過,法利補充了一記「冷風」:監管者對公共鏈的不信任,催生「私有鏈」或「許可鏈」需求。「如何把耗電的 Solana 納入監管視野?」既是挑戰,也是商機——誰能同時說服市場與監管,就能收穫最大紅利。

投資者在等待什麼?

對於持幣人與正在觀望的傳統投資者,「監管明朗」與「現貨入口」是左右倉位的兩顆按鈕:

若紐約證交所最終推動現貨交易,上述痛點或可一次性解決——以美股清算、結算與保險制度嫁接比特幣現貨,相當於為市場拉起「合規天幕」。

常見問答(FAQ)

問 1:SEC 到底需要多久才能給出明確指引?
答:多位律所合夥人預估,2024 年 11 月大選後 6 個月內最有可能落地「總體框架」,隨後針對「託管、資本適充足率、交易所牌照」出台細則。

問 2:Bitcoin ETF 還會持續吸金嗎?
答:短期淨流入可能放緩,但一旦二級市場價格波動放大,ETF 依然是資金「低門檻買入」首選。Wind 數據顯示,2024 年第二季 ETF 週均成交 45 億美元,高於第一季 38 億美元,增量資金尚未枯竭

問 3:CME、紐約證交所上線現貨後,既有的加密交易所會被邊緣化嗎?
答:短期看,「大塊頭」瓜分機構份額;但長期看,用戶教育與產品迭代速度仍是原生交易所優勢。差異化競爭與合規併購將並行。

問 4:散戶如何踏入紐約證交所的比特幣現貨?
答:只要通過現有券商帳戶即可,零錢包、零私鑰,一切按「股票下單」邏輯執行。預估可設置 盤前盤後交易時段,與現貨黃金、外匯一致。

問 5:政策風險會讓「現貨再度夭折」嗎?
答:「FIT21 法案」已在眾議院過關,20 多位兩黨議員公開背書。美國重回強監管時代概率大於倒退回禁售時代,現貨夭折風險逐年降低。

問 6:納斯達克、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會跟進嗎?
答:納斯達克已向 SEC 提交自家「比特幣現貨 ETF」備案;芝期所傳聞中的新衍生品產品也在內部測試。集體入場只是時間問題。

寫在最後

從 ETF 到現貨,美國金融市場正在重現 黃金 2004 ETF 時刻——合規之後的野蠻生長。市場版圖可能因此被重寫,散戶、機構、做市商、託管方缺一不可。若紐約證交所真把比特幣放上主機板,那將是「加密產業 SPY 時刻」歷史級別的里程碑。

👉 一圖看懂美國現貨比特幣上線後,會對價格產生哪些連鎖反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