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正式接纳加密货币投资移民:BTC、ETH成高净值人群新“通行证”

·

从 2023 年首次试水 BTC 资产证明,到 2025 年 2 月 ETH 再创挂牌记录,香港正在用行动告诉全球:加密货币投资移民 的大门已开得越来越大,而其背后的利好远不限于一张签证。

允许加密货币投资移民的两大核心条件

1. 3000 万港元资产如何“换算”

无论是 BTC 还是 ETH,官方要求首先换算成港币并稳定维持 不低于 3000 万港元。换算依据采用提交前 30 日每日收盘均价的算术平均值,避免因短时波动导致金额“落水”。资产可由以下两种形式之一验证:

提交时,申请人需同步递交最近一次链上转账记录或交易所对账单,以锁定“当前合法归属”。

2. 哪些币种能成为“硬通货”

目前获批案例只涉及 BTCETH,官方白皮书里提到的 AVAX、LINK 等仍在风险观察期。USDT、USDC 等稳定币 因挂钩法币的监管细节暂未完全落地,因此短期仍不被认可为有效资产。
👉 如果你手握主流币却拿不准能否作为移民资产,这里有最直白的判定逻辑。


手续里的四大隐形门槛

  1. 资金来源追溯
    香港移民局不深挖“史上最早一笔是从哪儿来的”,但要确认资金现在属于你。如果存储在已停运交易所,或早期 OTC 明细缺失,需要补充律师见证函并承担额外审计费用。
  2. 链上隐私与披露冲突
    使用冷钱包的申请人需在公证处视频中现场签名与核对地址;此举虽保护了私钥,却也把钱包公开在移民官眼前,后续大额转移需报备。
  3. 续签“资产锁仓”
    首签 2 年+续签 2+3 形式。每次续签须验证 3000 万港元资产未减持。币价下跌导致资产缩水时,需“补差价”到指定市值,而不论是否出现浮亏。
  4. 投资标的限制
    验的是加密货币,投的却必须是港股、债券或 ETF。常见操作是把 20–30% 的币在获批后换为港元,买入盈富基金、国企指数 ETF 等“政府放心名单”内资产。

从签证到税局:香港加密生态全景图

税务极简清单

监管 3.0 时代

👉 一文读懂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,抢先布局合规赛道


实战案例:从 ETH 到港元 ETF 的 90 天

背景
张先生(化名)为早期 DeFi 矿工,2021–2023 年累计持仓 4,200 枚 ETH。2024 年底,他决定将香港作为子女教育与自身业务的新据点。

  1. T0–T15 天:资料收集与资产快照
    经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,使用 30 日均价法,ETH 价格约 7,140 港元/枚,总持仓折算正好 3.0 亿港元。在冷钱包签署资产证明后,交由律师行做链上地址公证。
  2. T16–T45 天:移民申请与投资承诺
    提交移民申请同时,列明未来半年投资计划:

    • 30% 换港元买入恒指 ETF
    • 40% 参与合规交易所收益增强计划(链上质押 ETH,活期收益 4–6%)
    • 30% 保持 ETH 头寸,用于续签时对价差额补充
  3. T46–T90 天:获批登陆与资产配置落地
    获批当日,张先生通过持牌信托将 900 枚 ETH 换成港元,一键购入盈富基金;剩余 ETH 转入平台质押,计入资产端又额外带来年化 4% 收益,实际降低了“锁仓”压力。

常见问题 FAQ(官方口径 + 市场经验)

Q1:如果我持有 5000 万港元等值的加密货币,但分散在 200 个小钱包,是否还能申请?
A:可以,但需耗费额外时间合并地址,并确保全部地址在同一套私钥管理之下;建议委托专业机构做链上归集,以减少公证时空风险。

Q2:港币折算日如果在熊市,我刚好跌破 3000 万港元怎么办?
A:官方允许用最近 30 日均价“做平滑”,极端行情可择期延后递交;专业做法是先做“对冲盘”锁定价值,再正式递交申请。

Q3:获批后我能把所有加密货币都卖掉,换成美金离场吗?
A:不行。投资部分需持续置于获批资产池,续签前会再次核对。加密货币可转换为港股、债券、或经证监会批准的基金,但不能抽离系统。

Q4:持牌交易所资产配置是否有额度限制?
A:有的。单一平台存放资产不得超过总资产的 40%,以防止平台风险暴露。可通过多方持牌平台分散存放。

Q5:能否以公司名义申请加密投资移民?
A:香港当前仅开放个人及家族办公室模式。公司实体可通过 QFLP 等渠道设立基金经理牌照,再间接满足居留要求;手续与今文所述不完全一致。


结语:全球数字游民的新归宿

香港在法规、税务、资本市场三大维度完成了加密资产的“合法化拼图”,为全球高净值人群打开一条“用链上财富换落地身份”的快车道。只要 加密货币投资移民 的红利期仍在,BTC 与 ETH 就不仅是数字黄金与智能合约的代名词,更是通往世界级金融中心的“数字邮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