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总市值已突破两万亿,为什么大多数币还是跑不赢大盘?

·

2024 年以来,加密市场的整体市值重新站回 2 万亿美元 以上的水平,比特币、以太坊等主流资产刷新年度高点,连带“另类币”(Altcoin)板块也录得 70% 的集体涨幅。然而,不少新币、小币却依旧跌跌不休,投资人戏称为“赚了指数亏了本金”。为何会出现如此背离?答案并不简单,但核心交集关键词可以概括为:注意力稀释、新代币泛滥、机构入场、FDV、用户选择疲劳


一、注意力稀释:新币洪水下的“分神效应”

数百万枚新代币同时上线

2024 年单在 Pumpdotfun 平台上就发行了 200 多万枚 Meme 币;加上常规公链、GameFi、DePIN 等项目方持续部署的合约,全年新增 Token 数目比 2023 年翻了近三倍。用户被四面八方的空投、IDO、早期白名单所包围,时间与精力被严重瓜分。

搜索与交易时长被稀释

以推特讨论热度为例,同一时间段内,单条推文平均获赞数下降 37%,意味着每次项目方发声能被看见的概率更低。加上中心化交易所首页的推荐位恒定不变,“老牌币”持续占据视线,新晋标的即便有不错的技术指标或叙事也瞬间被大量噪音淹没。


二、质量还是数量?新币上市标准下移

发行门槛空前降低

传统 VC 轮次动辄需要白皮书、技术审计、锁仓计划,现在一键发币让“想法”即等于“资产”。很多项目方用吸睛的 Meme 图、AI 头像、口号式宣言即可拉升市场 FOMO,却缺少真正的产品落地。于是市场陷入“看似欣欣向荣,实则良莠不齐”的尴尬境地。

交易所流入数据下滑

Coinbase、币安等平台的深层数据显示,新代币首月交易额同比下滑 28%;用户不再盲抢首发,而是更谨慎地在社媒调研、KOL 背调后才轻仓试水。一句话总结:“项目越来越卷,投资者却越来越精”。


三、机构支持成王牌:资金流向决定成败

为什么 MOCA、SOL、BNB、TON 表现亮眼?

回头看 2024 年以来最抗跌甚至逆势上涨的 Token,几乎都有清晰的机构画像:

公链或应用类项目一旦拉到顶级基金做 LP,“沉默的用户”也会因机构背书而上线去买单,循环放大收益。

美国机构资金仅占数字资产 5%?

对比美国股市 80% 的持仓来自养老、主权、大学捐赠基金,加密世界目前仍是“5% 的冰山尖尖”。换句话说,市场体量还有 15 倍以上的潜在增量。谁能提前把 机构流动性 搬进自身体系,谁就能在下一次行情里吃到最大涨幅。


四、“高 FDV、低流通” 并非原罪?

FDV(Fully Diluted Valuation)过高一直是社区吐槽焦点,但细分数据发现:

因此,高 FDV 只是结果,根源仍在于后续增量资金能否持续。吸引机构就是引进增量资金最短路径,也变相对冲了解解锁砸盘风险。


五、Web3 用户增长瓶颈:类比早期互联网泡沫

“应用 > 用户” 的畸形扩张

当下号称千万日活的 Web3 应用总数,远超过真实链上累计地址的增长曲线。宛如 2000 年网站狂飙、2012 年 App Store 一周上架两千款应用,供给端爆炸,需求端却难同步扩容——买币的人没跟上发币的速度


六、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围?

  1. 选对赛道:优先考虑已被机构纳入配置的方向,如稳定币收益、链游 SDK、AI 计算市场。
  2. 观察钱包穿透率:用链上工具查看 100 万美元以上地址的持仓变化,鲸鱼增持币种往往领先市场 2–4 周
  3. 降低杠杆:在注意力稀释环境下,左侧建仓比全仓梭哈更安全。仓位建议分成 3–4 次阶梯买入。
  4. 关注叙事与生态融合:Solana 手机事件、BNB 绿色 B 链计划、Ton TG Bot 生态,都在用“真实场景”承接机构做市需求。

想做下一轮行情里的赢家?👉 抓住机构动向才是穿越牛熊的铁律,最新 Alpha 机会一键查看 >>


FAQ:关于“币种滞涨”你需要知道的 5 件事

Q1:为什么我持有的小市值概念币仍旧零成交?
A:流动性被新币种和主流币双重虹吸,中心化交易所已下架或降至创新区,导致挂单深度严重萎缩。可先转去 DEX 换成 ETH 再等待行情。

Q2:Meme 币就是纯赌博吗?还能不能碰?
A:Meme 币本质靠社区情绪驱动,热点层出不穷但生命周期短。若只能捕捉短线,务必控制单笔仓位 <5%,并及时在任何一次拉升后回本。

Q3:高 FDV 项目真的毫无价值?
A:FDV 本身不是毒瘤,而是看它背后是否有真实业务能在锁仓周期内持续造血。把 FDV 和协议收入、用户增长打通去看,就不会误判。

Q4:判断一家机构是否真投入而不是口头站台?
A:可在链上浏览器 Screener 里搜其主钱包地址,若出现持续买进的曲线且交易量与公告披露匹配,则大概率是真金白银。

Q5:未来两年最大的变量仍是 ETF 吗?
A:YES。除了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 ETF,Solana ETF、质押收益 ETF、国债基金 RWA ETF 都已出现在监管申请列表。任何增量基金落地,都会优先流向具备合规层与做市能力的头部资产。建议把 Beta 值较高的山寨币先换成主流币 ETF 概念标的,减少选错概率。


写在最后

加密市场本质上是一场注意力与流动性的赛跑。2024 年的 2 万亿市值是“总市值”而不是“均值”,只有在正确的叙事与机构双重加持下,普通投资者才能摆脱“赚了人气亏了币价”的怪圈。

👉 打开专业级链上数据面板,捕捉下一轮百倍币启动信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