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数据显示,日本知名比特币微策略 Metaplanet 再次刷新纪录,其2025年Q2通过比特币创收10.97亿日元(762万美元),环比增长42.4%,整体持仓量已突破1.3万枚关口。
核心概览:双引擎模式驱动高增长
- 营收指标:10.97亿日元,对比Q1暴涨42.4%
- 持仓规模:13,350枚 BTC(约合14.7亿美元,按现价折算)
- 策略特色:侧重量化收益与风险对冲,利用衍生工具锁定折价买入区间,实现“边创收、边囤币”
与传统的逢低抄底思路不同,Metaplanet 采用「收入生成业务」这套组合打法:在确定性入场价位开多仓,同时卖出看涨期权或参与机构间借贷,赚取溢价;当市场回调时,再收回标的币。换言之,除了币价本身的上涨,公司还能双重获利——现金流+低位加仓。
👉 想要看懂机构如何将现货与金融衍生品结合,点此深入拆解低风险比特币囤币策略。
为何环比暴涨42.4%?两大关键推手
1. 场外借贷需求激增
全球大型做市商在6月流动性紧张,现货黄金与衍生品的基差一度扩大至年化25%以上。Metaplanet将自持比特币出借给对手方,每日计息,直接拉升了利息收入。
2. 阶段对冲升值收益
比特币在第二季度最高冲至110,529美元,季度快速抬升带来存量持仓的未实现收益暴增;公司选择择机平仓部分价位看涨合约,把纸面盈利落地,抬升了确认收入。
风险画像:为何说“风险更保守”
- 对冲比例高:持仓中约38%配置了结构化对冲合约,面对比特币短期回撤,跌幅被有效熨平。
- 现金流反哺:持续场外收益使得公司不必抛售现货来弥补运营开支,减少被动砸盘风险。
- 入场纪律:仅在波动率升高的阶段入场,避免恐慌追高,降低平均持仓成本。
FAQ:Metaplanet收入生成业务Q&A
Q1:这种“收入生成”会不会影响币本位升值?
A:并不会。所有衍生品均以美元结算或与第三方兑换,BTC实物留在链上,仅是对收益进行再定价。
Q2:是不是散户也能复制?门槛高吗?
A:中小资金可用借贷或期权做部分对冲,但大额场外流动性及低利率通常只向机构开放,需多间交易所认证和托管量证明。
Q3:比特币若跌到8万美元,公司是否会爆仓?
A:当前对冲仓位Delta有限,即便暴跌40%,未实现亏损也不过5%以内,而日常利息足够覆盖部分回撤。
宏观背景:美元日元波动与机构情绪
- 美元/日元:Q2美元兑日元回落9%,推动日资机构增持美元计价加密资产,Metaplanet得益于汇率结构降低对冲成本。
- 美债收益率:10年期美债升至4.35%,加密市场并未因此降温,机构观点认为“无风险利率二次冲高上限临近”,反倒加速高位流动性释放至风险资产。
- 股市联动:纳指冲上20,601点,风险偏好的共振亦给比特币资金流入带来示范效应。
👉 现在布局加密资产前,先快览本周宏观数据与链上情绪必读汇总。
价格展望:距离历史新高只有一步之遥
2025年7月初,BTC从90,000美元一路拉升至110,529美元,仅差1,000美元即可刷新此前12万美元的巅峰。市场真相是:
- 链上活跃度升至两年最高值,周转率突破28%。
- 链上Modified HODL Ratio首次出现下降,显示老币离场,给新资金空出接棒空间。
- 大宗期权Vol Skew从-12反弹到+5,提示后市看涨情绪重新集聚。
对Metaplanet而言,下一波动能若成功突破12万—13万美元区间,按现行收入模型测算,季度营收有望突破20亿日元,持仓理论上还能再囤2,000枚 BTC 而无需额外融资。
小结:财报对散户的启示
- 节奏:别只盯价格,更要看持仓机构如何“边赚利息边囤币”。
- 工具:期权、借贷、跨所套利是多金的组合拳,但需严控杠杆风险。
- 时间:二季度示范价值已显现,关注后续财报披露的对冲比例、可扩展收入区间及现金流覆盖能力。
对想复刻这条路线的投资者来说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从小额比特币借贷与零成本看涨策略入手,把回撤与利息收益算清楚,再逐步放大位置。Metaplanet给出的示范意义,远不止“买了什么”,而是告诉你如何用机构级思维规模化“囤币+增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