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是泡沫?高盛一边唱衰、一边挖角加密交易主管内部解析

·

从唱空到入局:高盛态度180度大转弯

“比特币不过是一场比郁金香更疯狂的泡沫”——两个月前,高盛私人财富管理集团首席投资总监还如此直言不讳。话音未落,华尔街巨头却悄然敲定史上第一位“数字资产主管”:Justin Schmidt 将坐镇证券部,负责加密投资策略和交易执行。如此“自打脸”的反差立即点燃市场热议。

首次增设“加密货币”头衔意味着什么?

在传统投行里,职位名称不是随便加的。新设“数字货币市场主管(Head of Digital Asset Markets)”至少透露两条核心信息:

  1. 比特币期货 ≠ 终点:过去高盛只通过 CME、CBOE 提供比特币期货通道,属于“中间人”角色;设独立主管后,合成资产、现货托管、结构性票据甚至 DeFi 产品都可能落地。
  2. 机构需求倒逼转型:越来越多家族办公室、对冲基金把加密资产纳入大类配置,老牌投行再不跟进就要把佣金拱手让给 Coinbase、Binance 等原生交易所。

回顾高盛历次“唱空”时间表

市场评论称:高盛或许早忘记了自己当初的“公众警告”,它只是在客户利益和研报观点之间横跨一条细线——哪边利润大,就往哪边站

潜在布局猜想:从期货到“全栈加密银行”

据金融圈内消息,高盛的目标不是简单玩期货,而是构建“全栈加密银行”:

值得注意的是,👉 如果想知道高盛会为散户还是机构先开绿灯,值得深挖下一篇深度剖析。

硬币的另一面:风险与不确定

  1. 监管雷霆:美国 SEC、CFTC、Fed 对加密定义仍不统一,一夜之间可能“牌照清零”。
  2. 声誉账:一次安全事故就足以把百年招牌砸个稀巴烂。
  3. 内部阻力:高盛合伙人体制里,资深合伙人手握否决权,传统派与创新派仍有拉锯。

场景推演:高盛进场后,比特币价格怎么走?

历史总是押韵。摩根大通 2018 年才允许高净值客户买 BTC 基金,那一年比特币从峰值回吐 80%。假设高盛明年推出主动 ETF,参考黄金 ETF 推出后 3 年金价翻倍的剧本,比特币复制“慢牛”的概率并非零。不过,加密市场高杠杆已不是 2004 年可同日而语,普涨未必持续——👉 提前掌握主力动向,避免后知后觉,将是小资金跑赢大盘的关键。


常见问题(FAQ)

Q1:高盛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正式“拥抱”加密货币?
A:关键指标是“自营盘 + 托管牌照”同时落地。目前只是开放客户通道,离把公司自有资金押注加密资产仍有距离。

Q2:个人小散户能跟着高盛吃肉吗?
A:大概率不能。新业务初期额度、风控极高,只对超高净值客户开放;少量产品未来或透过私募基金对合格投资人敞开。

Q3:比特币价格会因这一消息立刻暴涨吗?
A:短线情绪会被放大,但真正决定方向的是美元流动性与宏观环境。投行入场是长期利好,却不保证短期走势。

Q4:除了高盛,还有哪些华尔街玩家在布局?
A:摩根士丹利已有三支加密基金;花旗正在测试数字资产托管;富国银行推出比特币专业投资基金。大块头们正排队入场。

Q5:若监管风向突变,高盛会瞬间拉闸吗?
A:参考 2021 年 PayPal 暂停加密货币购买通道事件,“再强的巨头也敌不过一纸禁令”。风控条款白纸黑字写着:遇重大政策调整可立刻终止服务。


关键词:高盛、比特币泡沫、加密货币交易、数字资产托管、华尔街机构、比特币期货、加密投资、Justin Schmid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