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级风投如何不动声色地布局加密未来赛道。
一、顶级背书:红杉中国的14次握手
回顾七年区块链征程,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已在以下领域留下14个坚实脚印:
- 交易所:火币、FTX
- 矿企:比特大陆、比特矿业
- 底层技术:Conflux、Nervos Network、分布科技
- 加密金融:贝宝金融
- 产业基金:Dragonfly Capital(战略合伙人)
- 场景应用:标信智链
这些“区块链投资”几乎覆盖了底层协议、硬件算力、交易平台到金融应用的全产业链条。市场用一句话总结:“拿到红杉中国就等于被盖章可信项目”。
二、交易所:错失币安后的“亡羊补牢”策略
2014,先入火币
在比特币仍被视作极客玩具的年代,红杉中国早早出手——数百万美元押注火币交易所。当后来者忙着科普“比特币是什么”时,红杉已拿下23.3%股权,成为仅次于创始人李林的第二大股东。
2017,擦肩币安
币安与红杉曾一度谈妥8000万美元估值,但行情火箭般拉升,赵长鹏转身接受了IDG更高报价。双方围绕竞业条款展开旷日持久的诉讼,被圈内戏称为“估值泡沫第一案”。赵长鹏甚至喊话:上币项目必须披露与红杉关联。
2021,押注FTX星球大战
当散户涌向衍生品时,红杉迅速补上衍生品交易所空白:FTX以180亿美元估值完成9亿美元B轮融资,红杉出征名单赫然在列。
👉 想了解衍生品牛市下半场的财富密码?
三、矿企:从芯片到算力池的红杉逻辑
- 2017年:领投比特大陆A轮5000万美元,次年跟投B轮2.9亿美元,伴随单季盈利11.4亿美元的惊人成绩单。
- 2021年:在监管寒潮到来前,通过比特矿业,“折价”收购BTC.com矿池。市场一度怀疑幕后推手即是红杉中国,后者予以否认。
红杉的完整算盘:
矿机芯片 → 矿机销售 → 矿池算力 → 二级市场流动性,层层叠加,形成矿圈正循环。
四、纵深布局:由点及面的系统打法
红杉中国在投资方法论上坚持“先做深,再做宽”。举例:
- 火币获投后,上下游延伸出行情数据、钱包、公链孵化器。
- 比特大陆融资后,顺势介入矿池、云算力、PoW赛道公链。
- 1月悄悄成为Dragonfly Capital战略合伙人,一次性打包全球30+早期项目。
一位匿名合伙人透露:“沈南鹏常说,加密货币只是区块链早期最性感的应用,真正的大鱼是下一代数据互操作协议。”正因如此,红杉今年两注资标信智链——把公共资源招投标搬上链,政务场景的刚需立刻让技术接了地气。
五、2025再看红杉:产业范式是否挪移?
当外界热议以太坊升级或模块化区块链时,红杉中国的最新重心已聚焦在隐私计算与机构级托管。公开信息显示,仅2021上半年,Fireblocks、Anchorage、Ledger Prime等机构托管项目里,红杉均占有一席。
👉 下一步,机构如何真正托管万亿级加密资产?
在为“区块链投资”撰写脚注时,资本不再是单纯的金钱符号,而成了定义标准、集聚资源、加速商业闭环的枢纽。围绕红杉,一个加密独角兽的星系正在壮大。
FAQ:红杉中国区块链投资常见疑问
Q1:红杉中国为何先布局矿机再布局交易所?
A:矿机是硬件护城河,交易所是流量枢纽。握着“算力”这张王牌,再去谈判交易所上币或合作,就能占据定价权。
Q2:红杉是否给被投项目施加回购或上市压力?
A:多位创始人反馈“红杉反而不催”。红杉更在意生态协同,例如火币与比特大陆之间就存在深度算力与上币合作。
Q3:红杉如何在监管高压下保持灵活?
A:“一鱼多吃”。以比特矿业为例,资产包保留美股壳,算力和数据中心迁移北美,在合规区域继续产生现金流。
Q4:个人投资者能抄作业吗?
A:可以分三步:1.读懂红杉所投赛道;2.优中选优关注技术落地速度;3.分散仓位避免单个项目政策风险。
Q5:红杉未来三年最可能加注哪个方向?
A:公开访谈及投向显示,Web3数据层、隐私计算、机构托管将成为红杉下一轮重仓区。
Q6:红杉是否已退出部分早期项目?
A:据招股书与财报交叉验证,红杉在火币、比特大陆的减持比例均低于5%,长线持有仍是主旋律。
下一个周期来临时,回望当下每一笔早期投资,或许都会变成下一座估值百亿的灯塔。而红杉中国,正稳稳把控着照向未来的那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