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RP Ledger简史:从比特币改进方案到全球支付骨干

·

XRPL的起源:让比特币变得更快、更绿

2011 年,三位痴迷于比特币思想的工程师——David Schwartz、Jed McCaleb 与 Arthur Britto——开始起草一份更“现代”的分布式账本设计稿。他们并不否认比特币的创新,却清晰地看到:

于是,XRP Ledger(简称 XRPL)被定位为“面向支付的绿色升级”,其核心关键词正是 低能耗高吞吐即时结算去中心化共识

👉 想了解绿色支付如何重新定义跨境资金流动?

Ripple 的诞生与“XRP”名字的确立

2012 年 6 月,代码完工,首个区块在 XRPL 主网宣布出块。团队立即将 800 亿枚原生代币(当时叫 “ripples”)捐赠给一家新成立的公司——最初叫 NewCoin,后改 OpenCoin,最终在 2013 年正式更名为 Ripple Labs。为避免概念混淆,社区逐渐用代码 “XRP” 来指代原生代币,而“Ripple”留给公司和网络层。

OpenCoin 早期的政坛式调和

Chris Larsen 的加入带来新思路:与其颠覆传统金融,不如共进。Ripple 的商业路径被重新定义为 “区块链改良而非革命”,这一定位也直接影响了 XRPL 与 XRP 在监管合规及银行采用层面的长期走向。

关键技术升级让 XRPL 独树一帜

  1. 共识算法:舍弃 PoW,采用 “联合共识”——仅需可信节点投票即可确认交易,能耗<0.01% 的比特币水平。
  2. 本地自动做市(AMM):链上原生撮合引擎,降低交易滑点。
  3. 发币即融网关:任何个人或机构都能发行法币代币,形成多资产 桥接层
  4. 一次性区块 3–5 秒:锁定资产、转出、入账三步并一步,搞定 即时跨境汇款

以上四点组合拳,把“跨境、多币种、低成本”诉求一次性打包到底。开发者们对此爱不释手——开发者生态企业采用央行(CBDC)试点三条赛道齐头并进。

2020:XRPL 基金会的独立宣言

2020 年 9 月 24 日,由 Coil、Gatehub、Ripple 共同捐资逾 650 万美元的 XRPL 基金会正式落地。基金会聚焦以下三大使命:

成立仅 24 个月,基金会已孵化 120 多个项目——从大学生黑客松到大型企业XRPL 支付沙盒,覆盖超 40 国 合规场景

👉 看看下一个 XRPL 明星应用,或许就出自这批开发者!


常见问答(FAQ)

Q1:XRPL 与比特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
A1:比特币用算力竞争来维护网络,XRPL 采用节点投票达成共识,因此能耗更低、确认更快。

Q2:XRP 会被 Ripple 公司随意增发吗?
A2:不会。总量锁定 1000 亿枚,其中 800 亿枚早已托管给 Ripple,大部分存入托管账户按月解锁,锁仓状态可随时公开查询。

Q3:开发者在 XRPL 上可发行哪些类型的资产?
A3:除了 XRP,还能发行任何IOU 代币(美元、欧元、黄金、积分等),并配合内置 DEX 完成链上兑换。

Q4:链上转账到底能快到什么程度?
A4:主网平均 3–5 秒出块,实测 95% 的常规交易能在 10 秒内可被全网完全确认。

Q5:XRPL 的手续费为何可以接近零?
A5:每笔交易仅象征性销毁 0.00001 XRP 作为基础费,以阻止垃圾交易,与比特币的竞价制不同。


在安全、合规、绿色的三驾马车驱动下,XRPL 从一次“比特币替代实验”,成长为日均结算万亿级美元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。这个故事,还在继续书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