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跌破18000美元:心理与技术双重击,抄底还是观望?

·

跌势全景:短期跳水、长期整固

2022年6月18日,比特币再度击穿备受关注的二万大关,刷新自2020年12月以来新低。19日午后,行情加速下探至17,616美元,形成明显的向下突破缺口。比特币价格走势的关键区间从19 798美元(上一轮牛市顶部)移至18 000美元一线,短期内连续破位,多头信心急速瓦解。同台竞技的以太币跌幅更加惊人,一度蒸发19%,最低触及881美元。两币短短两日总计引动超过5.6亿美元清算,杠杆踩踏清晰可见。

市值层面同样让投资者揪心。CoinGecko最新统计显示,加密货币总市值已从峰值3万亿美元缩水至不足0.86万亿美元,相当于抹去了70%的财富效应。每一次平仓都像点燃了更大的抛售循环,市场“负螺旋”一词再度高频出现。

连环利空:宏观与行业双重吹风

在传统市场,标普500、纳指同步录得2020年3月后最差单周行情,“股币共振”重挫了投资者的再平衡信心。加密资产作为风险资产的标签被再次强化,而非过去两年被热捧的“数字黄金”。

历史视角:2万美元能否成为阶段底部?

彭博情报分析师Mike McGlone将当前的2万美元关口类比于2018—2019年的5 000美元、2014—2015年的300美元:都是二次探底后反复确认的低位箱体内中枢。历史似乎偏爱用震荡来消化曾经的狂飙。但更要看到的是——

投资者心理:贪婪与恐惧温度计

场内三类资金动向当下最具代表性:

  1. FOMO短线投机者持续平仓,严控杠杆。
  2. 长期主义者选择“无视波动、坚持定投”,把下跌视为摊低成本机会。
  3. 对冲基金拉高现金比率,动态对冲,一边防范尾部风险,一边为下一次低吸留资金。

当恐慌指数(Crypto Fear & Greed)落到个位数区间时,往往伴随深蹲后的强反抽,比特币抄底时机也在市场共识“跌无可跌”时悄然酝酿。

宏观阴影:利率、缩表与流动性

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看来,真正的风险并非技术面,而是全球宏观流动性的紧缩节奏未定。美联储“点阵图”显示年内仍有多次加息空间,叠加缩表计划,任何超预期信号都会令多头退避三舍。而历史上,美股与加密资产的相关系数在去杠杆周期中显著抬高。换句话说,加密资产修复行情得等到美债利率曲线与美元指数出现明确的“冲顶回落”迹象才有可能成行。

未来主线:主流化、合规化、机构化

当基础设施与信用背书双双到位,散户兴奋让位于机构价值发现,横盘震荡期反倒成为最好的“供给侧改革”窗口。

实战策略:左侧还是右侧?

对于想要入场的读者,常见有两种路径:

  1. 左侧建仓:采用阶梯挂单,分段低吸,配合冷钱包自托管,稳定睡得着觉;
  2. 右侧等待:用链上数据监控OBV、链上地址活跃度,待日线出现“量价齐升”的阳线再上车,盈亏比更可控。

高位被套者也别忽略“收益凭证”式机会:部分交易所正开放USDT本位理财计划,年化5%—8%的稳健票息,或成主动头寸管理的缓冲垫。

👉 下一步行情啥时启动?点击一步直达链上数据仪表盘,捕捉闪电信号。


常见问题 FAQ

Q1:比特币跌到17,000美元后,还会继续下探吗?
A:大级别需看宏观流动性拐点。若能稳住美国十年期利率在3.0%上方不再冲高,17,000—18,000区域或具备阶段底部特征。

Q2:美联储加息到了尾声吗?
A:市场当前计价年底前或再加息至3.25%—3.5%区间。任何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都可能提前结束鹰派行情,从而给加密资产喘息窗口。

Q3:散户和普通投资者现在应该如何操作?
A:两种方式:一是保持每月固定金额定投,忽略短期震荡;二是持有USDT等稳定币进行高收益理财,增加被动现金流,待右侧信号出现再战。

Q4:“交易所破产潮”会不会再度发生?
A:市场去杠杆已释放部分风险,但用户仍需自查交易所储备证明,优先选择信息公开、审计报告齐全的头部平台。

Q5:以太币这次881美元低点算挖“钻石坑”吗?
A:若你具备18—24个月以上持仓周期,且能接受50%以上波动,881美元对应Merge、Layer2、Staking三大叙事落地,长期显示较高性价比;反之短线抄底请带止损。

Q6:比特币还会回到历史高点吗?
A:不排除再次创新高,但时间或许以年计。对比传统资产,比特币仍处于高增长阶段,全球机构配置仅为黄金市值的2%—3%,向上空间客观存在。


📌 编辑建议:熊市是最佳的学习时机,搭建自己的链上研究逻辑,能让你在未来牛市里少交学费。

👉 立即开启免费K线与深度图体验,用专业工具提升决策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