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速览:三个月冲刺终迎分水岭
2024年10月29日,加密货币交易所 Gemini 宣布已拿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(MAS) 的“原则上批准”——即新加坡央行对其「主要支付机构(MPI)许可证」的预审通过。至此,Gemini 不仅成为极少同时取得美国、欧洲及亚太主要经济体牌照的全球平台之一,也标志着新加坡数字资产业务竞争进入 “牌照时代”。
MAS 声明摘要:
- 允许 Gemini 试运营数字支付代币(DPT)服务
- 同步开放 跨境汇款 通道
- 最终牌照需完成严苛的合规补件与技术测试
为何“小牌照”撬动大市场?
1. 政策虹吸效应:合规即流量
新加坡一向以“适度监管”著称。通过 MPI 许可证后,Gemini 能把 加密资产托管、法币出入金、稳定币兑换 等高频需求打包为一站式产品,直接对标本地零售用户与家族办公室,减少迁移成本。
2. 区域清算枢纽地位
新加坡 MAS 牵头的 Project Guardian 正在测试资产代币化,而 Gemini 计划将其美元稳定币 GUSD 与新加坡元挂钩的稳定币 SGDx 接入跨境支付网络。这意味着客户可在 亚太地区十几分钟 完成美元—新加坡元—加密货币的完整链路,无需多次清算。
3. 投资者心理重塑:本土背书消除“离岸焦虑”
根据《2024 亚太机构数字资产调研》,78% 受访基金经理表示“当地牌照”是选择托管商或交易所的首要考量。MPI 许可的落地,等于为 Gemini 补上最后的心理安全感缺口,预计可带来 10—15% 的存量大户 AUM(资产管理规模)迁仓。
牌照背后:Gemini 做了这三件事
合规
- 引入「Travel Rule」区块链分析系统:匿名转账超出 1000 新元即自动上报 MAS
- 强制 双因子 身份验证 + 面部活体检测,低龄或高风险用户全量 KYC 复核
- 持续两年的「反洗钱沙盘演练」——每周拉一次全链路演练,测试应急冻结、赔付流程
产品
- 「零滑点」闪兑:深池做市降低了 30% 等新币跨链桥溢价
- 出金2小时内到账的「法币直通」;支持 PayNow、FAST 全网对公账户
- API 级上架 SGDR(新加坡政府债券代币化试点),让传统固收产品链上可视
教育
- 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推出 8 周实战课程《加密货币合规与风险管理》
- 每月线下「圆桌咖啡馆」:MAS 监管官员与投资人近距离对话
- 用户教程内嵌 可交互智能合约沙盒,鼓励无代码也能测试链上转账
FAQ|5 个高频疑问一次说清楚
Q1:原则性批准=已经拿到 MPI 执照了吗?
A:还不算。“原则上批准” 只是通过预审,未来 6 个月内须完成最终审计,包括系统渗透测试、AML 培训与本地团队扩招,才能真正牌照落地。
Q2:个人用户在获批后就能使用 Gemini 新加坡服务吗?
A:可以,但仍需通过 增强级 KYC,包括上传收入证明及居住地水电账单。审核时长 1–2 个工作日。
Q3:新加坡 MPI 牌照对持有资产有无硬性隔离监管?
A:有。按照 MAS PS 法规,客户加密资产必须 100% 冷钱包分离,且每天向第三方审计披露托管余额,任一时刻都不能用于自营做市或借贷。
Q4:跨境汇款额度有没有上限?
A:单笔 等值 20,000 新元以上需额外申报;Gemini 内部仍保留 50 万新元/天个人账户转账上限,超过需人工复核。
Q5:是否支持人民币入金?
A:目前仅支持 新加坡元、美元 与本港 离岸港元 的法币通道。人民币可直接走第三方支付网关,但需额外 1.5% 手续费。
对行业的三点启示
- “监管标准化” 将复制:MAS 这套对交易所上线审核、冷钱包管理、实时报表的技术模板,极有可能被 香港、澳大利亚、迪拜 借鉴,形成亚太互认雏形。
- 用户体验将分层:合规交易所会提供更高流动性及更低费率,而“离岸平台”转向 高净值衍生品与 Layer2 旧币交易 差异化赛道。
- 投资类产品再分级:MPI 持牌机构有望率先拿到 代币化国债基金、结构化收益凭证 牌照,加密市场的风险偏好将进一步与 传统理财客户 合并。
写在最后:谨慎乐观,勿忘风险控制
Gemini 通过新加坡央行初步批准固然是一项里程碑,但 “合规” ≠ “无风险”。加密市场的高波动、黑客攻击、链上智能合约漏洞等问题仍可能随时发生。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分散托管与杠杆比例,才是走得长远的根本。
对市场来说,每一次牌照落地都是 信任+竞争的双重催化剂;对投资者而言,真正的机会永远来自 深耕业务、持续透明、专注安全 的从业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