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全球资本集体拥抱加密资产的“集体狂欢”正在上演。本文基于对 44 家代表性上市公司的深度梳理,提炼出五大关键赛道,帮你快速抓住下一轮加密叙事红利。
一、加密交易平台:市值“洪峰”的第一道闸门
关键词:合规交易所、流动性枢纽、机构入口
Coinbase Global(NASDAQ: COIN)
- 亮点:美国最大合规交易所,手握超 9,267 BTC 与 137,334 ETH,并与 Circle 共同铸造 USDC。
- 市值催化剂:平台收入≈链上成交量×手续费,每一美元加密价格上行都在为公司提供“业绩期权”。
Robinhood(NASDAQ: HOOD)
- 最新动作:吞下卢森堡 Bitstamp,外加 50 余张牌照,构筑面向机构的“加密+股权”超级账户。
- 拓展方向:提出 42 页“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”联邦框架,意图把股票、债券等 RWA 上链交易。
国泰君安国际(HKEX: 1788)
- 中国要素:首家拿到香港证监会全套虚拟资产牌照的中资券商,可直接买卖 BTC/ETH/USDT。
- 场景想象:港股资金无需换汇即可“一键”配置加密资产,打通离岸资金堵点。
二、稳定币发行商:传统与加密世界的“货币浮桥”
关键词:美元锚定、支付结算、流动性桥梁
Circle Internet(NYSE: CRCL)
- 里程碑:2025 年 IPO 募资 10.5 亿美元,首日股价飙升 168%,市值 68 亿美元。
- 逻辑:USDC 发行量越大,Circle 在储备美元上赚取的无风险收益越高,堪称“链上美联储”。
京东币链科技(NASDAQ: JD 附属)
- 进展:港元与美元双锚稳定币已进入香港金管局监管沙盒二期,场景覆盖跨境支付与零售购物。
- 看点:电商巨头自带的订单量+物流场景,等于天然稳定币消费需求。
三、加密资产重仓者:把“数字黄金”写进资产负债表的硬核玩家
关键词:抗通胀、股权溢价、MicroStrategy 范式
MicroStrategy(NASDAQ: MSTR)
- 数据:持有近 58 万 BTC,单价 200 美元起步,浮盈 40 倍以上,直接让 BI 软件公司变成“比特币 ETF”。
- 范式效应:无数 CFO 复制“囤币→股价抬升→发可转债再买币”的正反馈。
Meitu(HKEX: 1357)
- 时间线:2021 年以 4,000 万美元购买 BTC 与 ETH,2025 年估值已翻 5 倍。
- 启示:即便主业是修图 App,只要“囤币”动作清晰,资本市场就乐于给出裂变式溢价。
Metaplanet(TSE: 3350)
- 故事:日本首批 MicroStrategy 信徒,计划 2027 年前囤 210,000 BTC,现在持仓 12,345 BTC。
- 催化:日元贬值+日股流动性宽松,让比特币成为企业对冲本币贬值的“离岸美元”。
四、区块链技术与 DeFi 先锋:把金融基建搬到链上
关键词:质押收益、ETP、RWA、链上基金
Galaxy Digital(TSX & NASDAQ: GLXY)
- 业务全景:交易、做市、借贷、托管、质押“一条龙”,旗下资产管理规模 100 亿美元级。
- 持仓:12,830 BTC 价值 13.7 亿美元,机构用户敞口持续上升。
DeFi Technologies(TSX & NASDAQ: DEFT)
- 产品矩阵:欧洲最大数字资产 ETP 发行商 Valour,覆盖 BTC/ETH/SOL/ETC。
- 财务:208.8 BTC + 14,375 SOL,质押获利,“类基金”管理费叠加币价 Beta。
Upexi(NASDAQ: UPXI)
- 转型范例:由电商 SaaS 公司摇身变为“Solana 财库”。
- 节奏:2 个月内三轮增持 SOL 至 73.5 万枚,账面浮盈 39%,完美表演“买币=二次增长曲线”。
五、加密矿企:为网络提供“电力即算力”护城河
关键词:绿色能源、存币生息、算力金融化
CleanSpark(NASDAQ: CLSK)
- 绿色牌:86% 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,2025 年算力 50 EH/s。
- 财务模型:自挖比特币月产 694 枚,全部自持,等于“每月白嫖”千万美元级资产。
Marathon Digital(NASDAQ: MARA)
- 规模:自持 49,179 BTC,日均出块占全网 6.5%,2025 年 5 月单月产量创纪录 950 BTC。
- 新叙事:浸没式冷却矿场降低能耗,叠加 AI 协同运算,拓展“算力租赁”第二收入曲线。
六、FAQ:投资者最关心的 5 个问题
Q1:上市公司囤币会步灰度 GBTC 的后尘,在熊市遭遇集中赎回吗?
A:MicroStrategy 与矿企普遍采用长期自持模式,无开放式赎回设计;二级市场差价对它们影响有限,更多依赖“长钱”与债务融资闭环。Q2:大量买入 BTC 对现金流会产生多大压力?
A:典型路径是发可转债/优先股→购入 BTC→股价拉升→再融资,实际只需承担利息即可“空手套币”。Q3:稳定币赛道会不会被监管锤死?
A:香港、欧盟 MiCA 明确牌照制,合规发行商越大越强;灰度风险不在监管而在赎回结构,无需混淆。Q4:怎么判断哪家囤币公司估值尚未反映比特币上涨预期?
A:可用 每股含币量 指标:总市值÷(持仓币数/总股本)。若低于现货币价,即存在折价空间。Q5:零售投资者如何一键上车这些公司的综合敞口?
A:抄作业思路:买矿企 ETF(代码: MARA+CLSK ) 与 加密财库指数(代码: MSTR+DEFT ),一键打包业绩增长+币价弹性。
七、结语:资本范式正在重铸
当你还在讨论“比特币会涨到哪儿”时,全球 CFO 已经把币列为“外汇替代品”。囤币不再是极客的信仰,而是公司提升估值的“正向 PEG”。下一轮牛市的 Alpha,很可能诞生在 “低市值+高含币量+现金流稳定” 的组合里。
把手放在键盘上,盯紧财报里的那一行“Digital Assets”,未来两年选股标准或将改写为:是否能跟上比特币的脚步,而非传统市盈率的自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