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加密货币监管全景:政策脉络、最新动向与2024展望

·

韩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加密货币社群:数百万散户、上百家交易所、新兴初创公司比肩林立。狂欢背后,亦暗藏黑客、欺诈、洗钱与市场操纵等风险。为保护投资者利益、夯实市场长期发展地基,韩国政府在2023年先后通过《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》《安全令牌指南》等高规格立法,同步推出高级官员强制申报虚拟资产制度。本文聚焦三大关键词——“韩国、加密货币、监管、政策、趋势”,层层拆解法律框架与实践细节,帮助行业从业者、投资者和观察家提前布局。

韩国加密货币监管时间轴

一、安全令牌指南:把传统证券“装进”分布式账本

韩国FSC将证券型代币定义为《资本市场法》监管的“电子化证券”,本质是“换容器不换食物”。

一级市场:发行流程大幅降低门槛

引入“发行人账户经理”双重角色:既负责代币发行,也承担集中登记职能。符合FSC准入标准的企业可直接发币,无需借助券商或银行间接通道,发行周期缩短 30% 以上。

二级市场:场内+OTC双通道并行

👉 抢先布局证券型代币?一文看懂场内场外双重变现路径

距落地只差最后两脚油门

国会预计2024年通过《电子证券法》《资本市场法》修正案,把区块链登记效力书面化并扩大非常规证券流通范围。届时,证券代币联盟(券商+银行+沙盒机构)将正式挂牌,传统金融或将迎来增量收入窗口。

二、高官强制申报虚拟资产:透明化风暴

2023年金南国事件将其推上热搜:该议员隐匿60亿韩元WEMIX持仓,诱发政坛巨震。国会以闪电速度通过修正案,强制总统、国会议员、副部长级以上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申报虚拟资产持仓。

2024年起,申报范围扩至配偶与未成年子女账户,掀起第二轮“家族清洗”。

三、《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》:投资者保护的“牙齿”

该法被誉为韩国版“数字资产基本法”,2023年6月通过,2024年7月实施。

资产隔离+冷热分离+保险兜底

五大不公平交易“高压线”

  1. 内幕交易(未公开信息)
  2. 价格操纵(虚假挂单、对敲等)
  3. 误导宣传(不实路演、虚构项目)
  4. 交易所自成交自家代币(FTX式窟窿)
  5. 擅自冻结出入金(异常维护48小时内必须书面说明)

违者将面临最低1年刑期或不当所得3–5倍罚金,FSS同时可建议平台暂停违规员工职务。

监管架构再升级

FSC成立“虚拟资产监管局+调查局”双部门:前者常规审批与现场检查,后者专门追踪价格操纵、关联交易。
👉 一文掌握FSC最新执法工具箱:如何提前排查平台合规风险

四、Travel Rule韩国版:全球第一,但仍在升级

2022年3月25日,韩国率先进场——单笔≥100万韩元的加密货币转移必须携带完整的“旅行规则”信息:发送方名称、钱包ID、交易目的。
当前痛点:只覆盖国内交易所内部转账,钱包对钱包、或跨境场景仍处灰色地带。

2024年新动向

下一步国会可能修订《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报告和使用法》,补齐国际接轨空白。

五、未来看点:传统金融+虚拟资产融合元年

2024年三大关键事件

  1. 7月:用户保护法全面落地,交易所持牌生死考如期举行
  2. 下半年:证券代币法修正上线,券商、银行可携牌照+资管经验大举入场
  3. 年末:官方虚拟资产会计准则出炉,公司报表透明化、税务合规再无模糊空间

此外,NFT、DeFi、元宇宙等新兴业态将如何套入现有牌照制度仍付阙如。业界呼吁监管沙盒“动态退出”机制,用以验证新模式可行性再规模化。


FAQ:韩国加密货币监管热点问答

Q1:散户在韩国买币还安全吗?
A:2024年7月后,只要选择持牌交易所用户资金就能实现银行托管+保险兜底,相当于“韩元存款”级别的安全系数。

Q2:证券型代币可以个人申购吗?
A:草案允许小金额OTC认购,无门槛限制;但若想通过交易所二级市场交易,仍需开通KRX数字证券账户。

Q3:韩国开户实名制对外国人有效吗?
A:外国人须持有韩国手机实名认证(KYC)并绑定本人国内银行账户,Travel Rule下资金来源需额外验证。

Q4:DeFi项目要不要持牌?
A:目前正在评估,若属于无托管的智能合约或DAO,监管暂视为“未定”;但前端服务商或流动性池运营方若触及韩元兑换,可能须申报货币服务牌照。

Q5:未来韩国可能再“一刀切”关停交易所吗?
A:概率极低。2024年立法转型后,监管重心转向“牌照+日常检查”而非“整体禁令”,关停只会在严重违法或破产情况下触发有序退出程序。

Q6: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?
A:证券型代币OTC经纪、链上个人钱包KYC解决方案、跨链DeFi合规桥。三者均能在新法落地初期抢跑占位,具备爆发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