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H现货ETF通关始末
美国东部时间5月24日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一次性批准所有发行方的以太坊ETF 19b-4文件,打通上市前最后一道“监管关”。只要发行方S-1注册声明完成修订并生效,首批产品在6月中旬挂牌几成定局。市场普遍认为,期货市场的核准并非高潮,“现货+质押”双引擎才是真正的潜力爆点。
SEC在批准令中明确:
“此份命令未涉及以太坊质押事项,若未来信托计划将部分资产参与权益证明验证以获得收益,必须重新提交19b-4规则变更。”
一句话把质押生息可能触碰证券条款的风险暂时锁死,既保全了时间窗口,又为后期功能拓展留了活口。
关键词:证券属性 —— 久攻不下的高压线
以太坊在2022年完成The Merge升级,正式由工作量证明(PoW)转为权益证明(PoS)。PoS机制最直观的特点是“质押即生息”,但这也是被监管揪住的辫子:
- 生息=投资回报预期
SEC常用Howey Test审视投资合同:凡依托他人努力获取合理预期收益的,被视为证券。 - 递延流动性条款
当前质押解锁期12–15天,不符合ETF每天都要赎回现金的刚性要求。
正因担忧触发证券判定,多数发行方在原文档里删掉了“以太坊质押”四字。短期看,这是为获批让步;中长期看,质押功能缺席则意味着更高的边际利润将被矿工、独立质押节点吃走,ETF投资者等于端着金碗没饭。
质押缺席,但不会永远缺席
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师Jeffrey Ding指出,若FIT 21法案落地,监管主导权将由SEC转移至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。CFTC对质押、信标链衍生品态度相对温和,质押条款重返以太坊ETF只是时间问题。按照Ding的模型,中期内以太坊现货ETF市场份额可达比特币同类产品的75%,较彭博早期预测的15%提升4倍,主要增量正来自质押收益:
- 比特币ETF无利息;
- 以太坊ETF如开放质押,年化质押回报率3.5%–4.5%,额外收益足以驱动机构理财资金迁移。
潜在通路:质押收益如何“曲线救国”
即便监管仍卡死,现有技术与产品框架已给出三种可行路线:
- 拆分串联结构
发行方内部设立特殊目的载体(SPV),用ETF收取的ETH参与质押,收益每日申赎后折现注入基金净值,监管对主基金无直接影响。 - 外包质押节点
选用持牌托管商(Coinbase、Figment)作为节点运营商,签发可流动质押凭证(LST)至ETF账本,收益每日复投。 - 借助国会立法的“快车道”
参议院数字资产小组正推动“质押即商品”法案,若表决通过,可直接否定SEC证券判定。
三种路线风险梯度依次递增,却相互补充,为不同规模的发行方留出战术空间。
数据预期:质押功能带来的规模增量
据Consensys统计,截至6月,信标链质押Ether为3,220万枚(约占流通量26.8%)。若ETF获许质押,按5%–8%的新增质押渗透率估算,潜在锁仓量为120–200万枚,折合34–56亿美元。
更直观地看,一旦年化质押收益3.8%嵌入ETF:
假设ETH价格$3,000,管理费0.25%,边赚边省——按比特币ETF资金年均150亿美元类比,一年可给投资人带来4,500万美金的净超额收益,这还不包括ETH本身的价差上涨。
关键词列表(自然融入文章)
- 以太坊ETF
- 质押机制
- 证券属性
- SEC批准
- PoS权益证明
- FIT 21法案
- 净值收益
- CFTC监管
常见疑问 FAQ
Q1:为什么说质保功能“缺席但不会缺席”?
A:SEC首批准令跳过了质押条款,实为“缺课不补票,下节课再讲”。伴随未来立法或监管修复,该功能大概率以修订条款或分拆结构重新引入。
Q2:普通投资者现在买以太坊ETF没利息岂不吃亏?
A:短期确实无息,但ETF提供了法币账户一键买ETH、无托管风险的极致便利;质押收益上线后,基金净值会自动抬升,不会“错过红利”。历史可用比特币ETF快速溢价回收做类比。
Q3:质押年化收益达4.5%,是否意味着无风险?
A:质押主要风险来自Slash(节点作恶被罚没)、流动性缺失与合约漏洞;ETF若交由头部托管托管商,Slash概率极低,但年化是动态值,4.5%仅为当前市场均值。
Q4:将来国产以太坊ETF是否也会复制美国路线?
A:如若国内放开现货ETF立法,可先开放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(LOF)结构,质押环节以分红形式体现,仍受传统基金法规管辖,仍需等待进一步细则。
Q5:目前有哪些指标可观察SEC态度转暖?
A:关注三大时点:
- FIT 21法案众议院表决;
- 2025年Q2以太坊质押衍生品交易量激增;
- Gensler演讲不再使用“绝大多数代币为证券”措辞。
最后一句提醒:任何创新产品在监管与市场博弈期中都可能产生高波动。以太坊ETF纵使解决了质押争议,也仍面临链上升级、宏观流动性收缩等外部变量。定投、分散才是穿越周期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