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点台湾加密货币监管史:为何说第二阶段刚刚启动?

·

从灰色地带到“第一支交易笔”

2025 年 6 月 13 日,加密圈在台湾终于写下分水岭:中华虚拟通货商业同业公会历史性召开成立大会。这一步,意味着加密资产不再徘徊在法律边缘,被正式承认为「新兴产业」。而这也意味着——台湾加密监管进入第二阶段

关键词:加密货币监管、虚拟资产服务商、洗防法、自律规范、VASP、数字资产、产业公会、金管会、用户保护、合规交易所


第一阶段:洗防先行,用“他律”建立基本秩序

关键词密集区:加密货币监管、洗防法、虚拟资产、平台合规

2017 年 ICO 狂热席卷亚洲,台湾 24 小时交易量一度冲进全球前十,却迟迟缺乏任何一条法规。金管会最终拍板:先从防制洗钱切入

关键点:在第一阶段,“监管=洗防”+“白名单”,用户资产安全与用户教育议题尚未触碰;法规对平台更像“考场进场券”。

第二阶段:产业公会诞生,把“自律”变成“他律”的技术基建

关键词密集区:自律规范、产业公会、数字资产、虚拟资产服务商

政府的四阶段路线图

金管会主委彭金隆 2025 年 6 月初在立院报告时,公开披露四大递进阶段:

  1. 公布《VASP 洗防办法》——已完成 ✅
  2. 设立 VASP 同业公会及自律规范——正在进行中
  3. 修《洗防法》:登记制、刑事责任、差别化子法
  4. 推动《虚拟资产管理专法》立法

显而易见,“第二阶段”此刻才被真正点亮。

公会做了什么?

👉 *想第一时间看懂台湾 VASP 公会最新自律规范?点此秒进专题\>>

自律 ≠ 放宽

公会筹备召集人蕭滙宗用一句话点名精髓:“自律不是降低要求,而是先把技术基建准备好,为后续他律提供执行条件。”
换句话说:任何未来罚款或牌照吊销,都有可能由公会系统直接触发,而非单纯政府开单。


第三阶段前瞻:把登记制与刑事责任写进洗防法

关键词密集区:虚拟资产平台、牌照、刑事责任

预计在 2025 第四季度,《洗防法》将迎来针对性修正,将带来三大升级:

  1. 登记制:平台须向公会与金管会双重登载;
  2. 刑事责任:无牌经营可判罚负责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;
  3. 差别化子法:按业务规模或境外曝险率分层管理,小平台合规成本可降低。

痛点与机会 FAQ:你可能最关心的 5 个问题

Q1:台湾用户如何判定一家交易所是否合规?
A:在金管会官网与公会官网同时列入“白名单+会员”才受双重监管,缺一不可。

Q2:我还能在境外平台交易吗?
A:2025 年起只要平台对台用户开放且未持牌,即属违规。长期用户建议尽早迁移至持牌平台避免资金冻结风险。

Q3:自律规范会先锁仓用户资产吗?
A:不会。自律规范聚焦于风控流程透明化而非托管,但要求 1:1 资产储备证明(PoR)每季公布。
👉 立即查看主流平台 PoR 实况,戳这里

Q4:普通持币人需要缴税吗?
A:目前《所得税法》尚未明确虚拟资产资本利得税目,但公会已建议财政部先以「交易账簿比对」作为过渡方案。

Q5:数字藏品(NFT)会被纳入监管吗?
A:若 NFT 具备「投资性」或「批量交易」特征,金管会未来将发函将其视为虚拟资产并同步纳管。数字艺术品除外。


结语:监管不是敌人,产业共赢才开始

站在 2025 年的今天回看,台湾用了六年把加密货币从“不被承认的商品”带进“受监管的资产”,靠的是

下一轮故事,将围绕“牌照稀缺性”“货币政策融合”和“跨境监管协作”展开。谁能抢下第一批“虚拟资产牌照”,谁就握住了新台币与数字世界经济的话语权。

关键词再次提醒:加密货币监管、自律规范、数字资产平台、虚拟资产服务商、洗防法、公会制度、合规交易所、用户保护、牌照、台湾市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