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定币魔力风暴:港股概念股为何集体狂飙?

·

关键词:稳定币、港股概念股、香港虚拟资产监管、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、离岸人民币、RWA、储备银行、虚拟资产交易

序幕:一纸法规引爆市场

2025年5月21日,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 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,为本地法定货币稳定币发行人搭建发牌框架。消息落地仅一天,市场便以最直白的方式给出投票——众安在线(6060.HK)五个交易日暴涨 50%,国泰君安国际(1788.HK)单日飙 198%。散户惊呼“疯牛”,机构分析师却把脉下沉到落地业务:储备银行、券商交易牌照、Web3 生态入口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利润和估值。

——原来,稳定币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重新定义资金流动的阀门

《草案》核心:谁将拿到“通行证”?

简单一句话概括:

“凡是在港发行或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,必须持牌经营;而牌照核心考核指标就是储备管理与即时赎回能力。”

细拆来看,金管局锁定的三大KPI:

  1. 储备资产隔离:客户资金与平台自有资金必须分账管理,透明度极严;
  2. 自动赎回机制:持有人可在“合理时间内”按面值赎回等值法币;
  3. 定期审计报告:引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,兜底信用。

资本火速押注:两条主线暴涨

主线一:众安银行——首家储备银行

众安保险(43.43%持股权)躺赢内因:众安银行已成Web3企业“央行”

股价锚定点从“保险”切换到“虚拟资产基建”,估值溢价应运而生。

主线二:国泰君安国际——升级1号牌

6 月 24 日,国泰君安国际拿到虚拟资产交易升级牌照,可在同一旗下平台进行:

对比传统1号牌券商的业务天花板,新增虚拟资产交易可将单客创收提高3倍;存量30万+港股客户无缝转化,这才是市场愿意给出近两倍行情的根本理由。

👉 错过今天的入场点,你可能再也不会看到如此低位的稳定币稀缺牌照股

稳定币如何点燃港股市场?Magic 三要素

A. 真实世界资产 RWA:从“砖头”到“Token”

B. 支付赛道:秒级清算

Visa 2024 年处理交易额 13 万亿美元,万事达 8 万亿,而稳定链上全年15.6万亿美元成交却仅用传统卡组织1%的交易笔数。惊叹背后,是大额B2B汇款的刚性需求:

👉 一文拆解:稳定币如何24小时完成传统银行7天才能搞定的跨境结算

C. 货币政策新变量

学者们更担心的是稳定币对宏观的冲击:

离岸人民币稳定币:香港双轨试验田

若CNH稳定币跑通,出口企业可秒级收到跨境人民币,而内地央行仍能通过“离岸-在岸回圈”回收流动性,真正做到尝试性开放与风险可控兼得

常见问题与解答(FAQ)

Q1: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稳定币概念股?
A:两条思路。一是直接买入牌照稀缺度高的港股公司(如文中券商与数字银行);二是通过合规交易所购买已发行港元稳定币,享受 Mild-Stable-Farming,年化 3%–5%,同时锁定港汇波动风险。

Q2:香港稳定币法案对内地用户意味着什么?
A:内地个人目前无法直接申请官方港元稳定币钱包,但可通过持有港股券商账户接受稳定币入金;企业则可用香港子公司名义开设储备银行账户,间接持有稳定币用于跨境支付。

Q3:稳定币会不会像USDT一样“脱锚”暴跌?
A:香港《草案》要求100%现金或高流动国债为储备,必须经月频审计。即便发行方出现流动性挤兑,也要在 T+1 内以港币按面额赎回,脱锚概率远低于无监管离岸稳定币。

Q4:传统银行会被颠覆吗?
A:短期看,存款分流不可避免;但合规稳定币发行方仍要把储备资产放进托管银行,银行从“散户存贷”转向“平台托管”角色,盈利点从利差跳到服务费,利润模型并未消失。

Q5:RWA赛道泡沫大不大?
A:与2017年ICO热潮截然不同:RWA需真实资产挂钩+持牌发行,且交易均发生在持牌交易场所,底层资产可估值。泡沫更多体现在高杠杆衍生品,而非代币本身。

Q6: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何时落地?
A:业内普遍预期2026—2027年试点,路径或与央行数研所“货币桥”M-Bridge打通,先在跨境贸易清算中内测,再扩大至个人业务。

结语:当传统金融遇见区块链

从港交所敲钟到链上铸币,香港用了 五年 完成一次 “金融语法更新”:

当稳定币开始撬动16万亿美元的RWA、重塑跨境支付、测试离岸人民币,那些被“资金搬家”吓到的人或许忽视了一个细节——每一次金融变革的起点,都是“资产流动更快”。今天的暴涨,只是资本对未来流动性盛宴的提前挥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