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pound“借贷即挖矿”深度拆解:资本狂欢还是DeFi未来样板?

·

围绕 借贷即挖矿、COMP 代币、DeFi 治理、去中心化金融前景 的疑问与争议,都在这篇长文里找到答案。

一、COMP 飙升瞬间:何为“借贷即挖矿”?

北京 6 月 16 日凌晨,老牌 DeFi 协议 Compound 正式把治理代币 COMP 投入流通市场。它首次把 借贷即挖矿 的概念带进大众视野:每一笔存款或借款,都可按资金体量瓜分每日 2880 枚 COMP 奖励。仅需 4 小时,COMP 在 Uniswap 上从 0.08 ETH 跳涨到 0.48 ETH,涨幅 500%。

对于不了解 DeFi 的读者,可以理解为:你在 Compound 里充当「储户」或「借款人」即可同时挖出新币 COMP,收益立竿见影。于是,大量 ETH、USDT、DAI 涌入锁仓,平台资金规模 一夜之间翻倍

👉 想知道现在入场还能抢到多少红利?点击查看实时挖矿收益快照。

二、“虽然只有 2 亿存款,市值却冲到 11 亿”

在没有正式登陆中心化交易所的情况下,COMP 凭借 不到 3 万枚流通量,强行把协议总估值拉抬至 11 亿美元——这相当于一家资本金只有 2 亿美元的“网上银行”,却获得了五六倍的市净率。

市场的算法极其粗暴:

一句话总结:流动性稀缺 + 10 倍共识滤镜 = 价格飙升。但这真的合理吗?

三、是资金盘骗局还是健康激励?

“借贷即挖矿”一出,资深玩家马上联想到 2018 FCoin 交易即挖矿 的崩盘阴影。二者机制神似:

差别在于 COMP 没有利润分红属性,理论上降低了直接的资金盘风险。但别急着松口气——

事实也验证了担忧:6 月 18 日下午,COMP 较最高点回撤 43%,市值一夜蒸发接近 40%

业内提醒:当下估值更多反映投机溢价,而非协议真实现金流。

四、对整个 DeFi 生态的蝴蝶效应

抛开币价,这波激进增长给行业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新增流量

  1. 习惯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第一次把资产跨链带回家,学会 Metamask + Uniswap 组合;
  2. 锁仓型 TVL(总锁仓)仅用 48 小时横跨 7 亿美元,成为 DeFi Pulse 榜首;
  3. 竞品 Aave、Curve 开始讨论是否跟进发行治理币,流动性战争一触即发。
换句话说,Compound 用近似 空投获客 的策略,把整条赛道逼向「用户快速增长 + 协议治理派权」的深水区。

五、为什么说治理代币的价值泡沫未必全是无用功?

常有人吐槽:COMP、MKR 这类治理代币没有分红,是哪门子价值投资?

答案藏在监管语境里:

但当 DeFi 锁仓体量从未想过进入 万亿美元级 的那一天,参数修改、风险准备金划转、利率市场起落,都将牵扯百亿级财富。彼时,治理代币便掌握协议方向盘,它的政治价值等同 央行投票权。这相当于把农商行的举牌资格卖给未来全球最大的“区块链影子央行”。

👉 点击测算十年后 DeFi 的潜在市场规模,再做是否长持的判断。


常见疑问 FAQ

Q1:小白如何零门槛体验“借贷即挖矿”?
A:把交易所里的 ETH 提到去中心化钱包,存入 Compound 即可按日领取 COMP,无需 KYC。

Q2:COMP 真实流通量何时剧增?
A:按 4 年线性释放进度,首日仅几万枚流通,每月新增约 8.6 万枚,2026 年以后增量才会大幅放缓。

Q3:会重蹈 FCoin 覆辙吗?
A:资金盘核心在于“分红依赖新进资金”,而 COMP 无分红,仅提供治理权。一旦治理价值落空,价格崩塌与 FCoin 类似,但不存在法律意义上庞氏结构。

Q4:借款年化比存款高,为何挖矿还能盈利?
A:代币补贴 > 借贷利差。当补贴衰减或 COMP 价格下跌,套利空间随之收缩。

Q5:锁仓 1000 USDT,一个月大概能拿多少 COMP?
A:按当前资金占比估算约 0.09 枚 COMP/日,月合计约 2.7 枚;价值随市价波动显著。


结语

把镜头拉远,这次“借贷即挖矿”更像一次 去中心化世界的大 VCP(代币化冷启动)

当市场冷静,真正能留住用户的,依旧是稳定利率、透明清算、长尾资产的持续引入——至于 COMP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MKR/ETH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