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酒店到比特币金库:Metaplanet 变身策略全解析

·

昔日酒店巨头为何押注比特币?

Metaplanet 原名 Red Planet Japan,由前高盛衍生品交易员 Simon Gerovich 在 2010 年创立,以「高性价比胶囊旅馆」打出名声:单价 3,000–5,000 日元就能在东京核心区过夜。2018 财年营收同比增长 28%,毛利率保持在 65% 以上,一度被视为日本经济型酒店范本。

然而疫情强行按下暂停键:2022 财年亏损 18 亿日元,股价从 1,200 日元骤跌至 50 日元。2024 年 4 月,公司干脆卖出几乎全部酒店资产,仅保留东京一家旗舰店,融得 50 亿日元现金,正式更名为 Metaplanet,宣告与住宿业诀别。

同年 4 月 26 日,公司以 625 万美元首次购入比特币,为今天高达 13,350 枚的持仓拉开序幕。比特币战略从此成为这家企业的生死线。

疯狂囤币时间表:Metaplanet 的 14 个月冲刺

短短一年多,公司从币圈门外汉跃升至全球第五大 比特币金库企业

👉 想捕获类似爆发标的?从这步开始建立你的“加密货币选股模型”。

比特币收益:暴增至 1,017% 的股价奇迹

管理层还将 BTC Yield(比特币每股权益增速)纳入 KPI,声称只要比特币维持升值,股东的每股含币量就会持续增长。

风险暗礁:价格悬崖、监管灰色与股东稀释

表面风光背后藏着三条高压线:

  1. 价格暴跌即破产线:公司平均持仓成本 97,832 美元/枚,若比特币跌至 9,396 美元,净资产归零。
  2. 会计与监管空窗:日本金融厅尚未发布针对企业持币的细则,若未来强制市价记账,财报波动将被放大,极易触发债务违约。
  3. 资本稀释风险:通过连续发债与增发购币,一旦股价折价,新增股东会吞噬老股东权益——VanEck 数字资产总监 Matthew Sigel 直言「这可能从增长策略变成价值毁灭」。

👉 一文告诉你如何避免加密货币概念股“踩雷”。

常见问题与解答(FAQ)

Q1:Metaplanet 的收益到底来自哪里?
A:主要来自三部分:二级市场比特币价差、比特币衍生品交易手续费、持币期间的借贷利息。酒店仅剩一栋楼,收入占比忽略不计。

Q2:日本公司能随便把资金投入加密资产吗?
A:目前没有硬性禁止,但需符合《会社法》有关投资限制条款。Metaplanet 利用了“董事会特别决议”通道,绕过股东大会,这也是监管可能收紧的关键点。

Q3:为什么说 Metaplanet 是亚洲版 MicroStrategy?
A:两家公司都在股价低迷时大规模举债买比特币,均以“比特币收益”作为核心叙事。区别是 Metaplanet 起步更晚、杠杆更高、政策环境更模糊。

Q4:普通投资者该不该追买 Metaplanet 股票?
A:如果认可“比特币继续大幅升值”且能承受单日±10% 以上波动,可小仓位配置,但需盯紧日式监管风向、美元/日元汇率以及整体加密市场 Beta。

Q5:公司还有退出酒店业务后剩下的酒店楼,值多少钱?
A:最新评估约 0.3 亿美元,相对于 13 亿美元比特币持仓,可谓杯水车薪,更多被视为“象征性”实物资产以安抚传统投资者。

Q6:若比特币下跌 50%,公司会止损吗?
A:管理层表态“永不减仓”,并准备好继续融资抄底。但同时也意味着一旦走势逆转,股价跌幅或远超比特币本身。

结语:奇迹还是插曲?

Metaplanet 用 14 个月完成从 经济连锁酒店比特币金库企业 的彻底转型,其案例成为研究“传统业务+加密货币”能否迸发第二增长曲线的经典样本。但超高杠杆驱动的模式,也把公司推至市场情绪和监管政策的双重风口——究竟是继续写下“东方比特币传奇”,还是如同 2022 年 Luna 事件一般化作过眼云烟,需要下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来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