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长鹏强调「币安不会出售」:误传背后的资本动作与未来布局

·

谣起:为何突然传出「币安出售」?

在过去 48 小时内,Twitter、Telegram 与中文区块链社群同时出现截图与「业内爆料」,声称「全球第一大加密交易所币安(Binance)即将整体出售」,甚至有人点名贝莱德(BlackRock)已出价。
引爆点有两个:

  1. 市场文件显示币安比特币储备较上月「缩水」约 11%,尽管官方解释只是会计科目调整,却被解读为资金外流。
  2. 一名曾与多家做市基金对接的匿名博主发文称「CZ 已与美国某资产管理巨头在伦敦会谈」,进一步放大恐慌。

于是,「币安出售」的关键词迅速挤进 Google Trend 前五,搜索量涨幅超过 530%。

辟谣:赵长鹏如何用「三句话」稳市场?

面对谣言,赵长鹏(CZ)在北京时间 2 月 19 日凌晨 3 点登上 X(原 Twitter),连发三条贴文:

①「币安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,我们是长期建设者。」
②「所谓出售传闻来自亚洲区的竞争对手,用 FUD 战术的老招式。」
③「作为股东,我可以明确说:我不会卖,也没计划卖。」

这番声明在两小时内获 13 万次点赞。紧接着,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补充表示:
「我们收到的是投资者入股邀约,而非整体收购方案。这就像有人要买你房子的一个房间,你却听成了『卖掉整栋楼』。」

解读两人表态,核心信息只有一句:
币安不出售,但不排除开放少量股权引进战略伙伴。」

深挖:是谁在背后制造FUD?

回顾过去两周的行情,三大「导火索」值得留意:

综合以上变量,赵长鹏口中的「某些亚洲竞争对手」不难对号入座。

前瞻:币安的「小股引援」意在何处?

CZ 留下的悬念是「个位数比例」的股权开放。业内普遍认为,这不是单纯的融资,而是几桩更大棋局的前奏:

  1. 合规背书:引入有传统金融背景的投资人,有助币安在欧美申请牌照。
  2. 生态扩张:看准 ETF、期权、RWA(现实世界资产)等新赛道,币安需要一个传统金融窗口。
  3. 并购基金:币安 2024 年 Q4 财报披露手握 73 亿美元等值稳定币,若拿到外部 LP 资金,收购频率将几何级上升。

👉 想第一时间追踪币安合规进程?点击掌握最新机构动态

场景推演:对散户、项目方与矿工的连锁反应

不过,「谣言—辟谣」带来的市场波动往往伴随短线行情,有经验的交易者会盯紧 CME 比特币期货未平仓量,一旦出现空单回补,价格将在数小时内完成自我修复。

常见问题解答(FAQ)

1. 币安股权若被外部机构购买,我的资产会受影响吗?
不会。无论股东变化,用户资产都托管在独立的钱包系统,平台无权擅自动用;唯一可能受影响的是服务条款更新,届时务必关注官方公告。

2. 「只卖个位数比例」到底有多大?
以往案例来看,3%~8% 较常见,按币安最新估值 1,500 亿美元估算,金额在 45~120 亿美元区间,足够引进一家全球资管巨头。

3. CZ 提到的竞争者 FUD,有法律责任吗?
现阶段难以认定。FUD 通常在海量社群转发中「洗白」,除非有录音、纸质证据,才可能构成商业诽谤。交易平台可诉诸公关而非法庭。

4. 贝莱德到底有没有入局?
接近贝莱德的内部人士透露:「我们确实与多家加密公司进行商业洽谈,但谈判内容与收购无关,更偏向为 ETF 托管。」

5. 币安未来会 IPO 吗?
CZ 曾公开表示「不是没考虑过」,但在美国官司结案之前,直接 IPO 的概率极低;更可行的路径是「股权小步开放+下半年收购合规交易所」双轨制。

6. 现在适合抄底 BNB 吗?
BNB 近三日回撤约 7%,与其看谣言,不如盯链上销毁节奏:若 4 月季度销毁量再创历史新高,意味着利润增长同步,价格弹性更强。

结语:别被「标题党」带走节奏

加密世界瞬息万变,流言只需 5 分钟就能冲上热搜,而事实核查往往需要 24 小时。赵长鹏的「不会卖」提供了定心丸,但市场的下一波 FUD 或许已在路上。

👉 想跟踪所有官方声明与链上异动?这里聚合了最可靠的实时快讯

记住:真正决定长期价值的不是社媒爆料,而是平台技术迭代与合规步伐。把新闻当背景噪音,把注意力放在链上数据、团队动向与全球监管走向,才是最稳妥的投资王道。